邮箱:260193150@qq.com
手机:138-519-41123
电话:138-519-4112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互联网科技大厦
如何把公司官网,做成业务永不止息的增长利器
现在大伙儿刷小红书像查百科,刷抖音学做菜比翻菜谱还勤,B 站愣是被当成免费大学上,连 AI 都成了随叫随到的 “万能顾问”。注意力被这些新平台瓜分得七零八落,品牌想找用户唠两句,路数都得重新规划。
于是有人拍板:“官网早成边缘产物了,留着占地方。” 但事实真能这么下定论?恰恰相反 —— 在这个信息多到溢出来、信任比黄金还稀罕的时代,真正懂增长的企业,都在偷偷给官网 “升官晋爵”。
他们一边在社交媒体铺内容、养 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薅流量,搞得热热闹闹;一边把官网当成信息定海神针和数据闭环中心,闷声攒大招。现在的官网早不是撑场面的 “面子工程”,而是企业的 “神经中枢”,专门管接流量、筛用户、促成交这档子大事。
为啥这么说?社交媒体是流量放大器,官网才是用户信任的终点站。信息越乱,人越想要个官方版 “定心丸”;渠道越杂,企业越需要个能攒家底、稳成交、形成闭环的根据地 —— 而官网刚好能扛下这活儿。
现在的信息环境特像 “仿真游戏”:好多内容看着客观真实,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 “钩子”。越来越多企业不再被动跟着信息流跑,而是自己搭 “信息主场”。
如果你是消费者,希望这篇文能帮你在信息迷宫里辨辨方向,别被钩子勾走;如果你是创业者、品牌方,希望能给你捋捋官网的价值,多些新想法。
01 谁还在偷偷看官网?
开头有人说 “现在没人看官网”,因为大家都在刷抖音、搜小红书、问 AI。但这种判断就像只看见冰山一角 —— 这些替代官网的习惯,本质是普通人在 “小决策” 时的选择。
买个几十块的小家电、订张电影票,靠社媒种草、用户评价确实能搞定。可一旦遇上 “大决策”,比如采购设备、谈合作、找投资,甚至填高考志愿,人就会自动切换模式:必须找个权威、全面、系统的信息源 —— 而这个入口,十有八九是官网。
这可不是瞎猜。风投想投你,肯定要扒你官网;外国客户想下单,得先审你官网;就算买房子车子先被社媒种草,最后下单前也得回官网 “验明正身”。道理很简单:平台上的信息是别人说的,官网才是你自己说的 —— 而且是唯一能 100% 掌控的 “发言台”。
更有意思的是,好多人以为自己从不看官网,其实天天都在刷,只是没意识到。查大学专业点进学校官网,投简历前翻企业官网,看房子时跳转到楼盘官网确认户型…… 只要想搞清楚信息、求个安心,官网就会自动成为 “信息落脚点”。
尤其对 To B(面向企业)业务来说,官网不是锦上添花,是信任的起点。就算展会上对方说得天花乱坠,社媒上晒满客户案例,要是连个像样的官网都没有,信任感立马打五折。反过来,结构清晰、内容扎实的官网,不光能看,还能让人看出 “这公司有真本事”。
所以别问 “谁还看官网”—— 其实大家都在看,要么是特意调研,要么是不知不觉点进去。不管哪种,官网早成了默认的 “信任入口”,从没退出过用户的决策流程。
02 为啥有的官网像 “摆设”,访客来了就跑?
问企业主 “有官网吗”,大多会点头;再问 “每月能带来多少客户?最近更新过内容吗?” 多数人就支支吾吾了。这就是现状:不是没有官网,是没有 “能用的官网”。
问题不在官网没用,而在大家建官网时就想歪了。很多公司觉得官网 “有就行”“好看就行”“把产品信息堆上去就行”,建官网像完成项目:找外包、设计页面、传资料、上线,然后就没人管了 —— 上线当天就是官网 “人生巅峰”,之后就沉底积灰。
这是第一个坑:把官网当成 “静态展示板”,而非 “动态增长系统”。真正值钱的官网,上线只是开始。它得像社媒一样常更新,像客户管理系统一样能接线索,像销售团队一样会优化流程。没数据反馈、没内容更新、没转化引导,官网最后只能是个 “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第二个坑:把官网当成 “美术作品”,而非 “用户导航仪”。有的官网满屏大图、动画乱飞,看着挺炫,实则像走迷宫。用户想找的产品参数、售后电话藏在 N 级菜单里,搜索功能形同虚设 —— 访客找不到想看的,自然拍屁股走人。更糟的是,如果是花钱引来的流量,这种体验不仅浪费钱,还会砸牌子。
第三个坑:把官网当成 “信息垃圾堆”,而非 “决策引导员”。信息堆得再多,不能帮用户做决定就没用。好多官网只顾自说自话:“我们多牛”“我们做啥”,用户点开看到的全是 “我我我”,没有引导、没有场景化内容,也没有 “下一步” 按钮。说白了,这些官网缺的不是信息,是 “成交路径”。
客户的决策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从首页到产品页,从案例到询价 —— 路径顺就继续,不顺就跑路。所以官网没人咨询、留不住人,别怨平台没流量,先想想:你的官网真的参与客户决策了吗?能帮销售省沟通成本吗?要是答案都是 “不能”,那不是官网没用,是你从没把它当成 “能赚钱的资产” 来运营。
03 官网怎么才能帮你拉客户、促成交?
如果说传统官网是 “橱窗”,那能打硬仗的官网就是 “用户转化机器”—— 它不指望天上掉流量,而是顺着用户习惯设计路径;不止关心 “谁来了”,更清楚 “他看了啥、做了啥、留没留线索”。
能打的官网必须有三项核心能力:
第一,让人信得过:用内容打消顾虑
官网的首要任务不是直接成交,是让人放心。访客点进来,就是想验证 “从别处听来的你,是不是真的”。这时候就得拿出 “硬货”:品牌介绍不能是模板化文字,得是一套 “能证明、能看见” 的内容系统,明明白白说清 “我们是谁、做过啥、为啥靠谱”。
比如用可点击的发展历程图、专利数据、全球业务地图增强可信度;用工厂 VR、团队视频增加代入感;把产品线列清楚,别让用户看得一头雾水。
第二,能精准接客:给不同人铺不同路
多数官网转化差,是因为默认 “所有人都想看一样的东西”。但事实是,买东西的消费者、搞批发的经销商、找代工的客户,关注点天差地别:C 端(个人)用户看场景、颜值、口碑;B 端(企业)渠道看利润、售后;代工客户看资质、产能 —— 不分人群乱铺内容,等于把用户引向迷宫。
用标签导航、角色入口、场景化模块引导,官网就能像 “分众广告” 一样,让对的人一进来就看到对的内容,接客效率自然高。
第三,会悄悄成交:让意向自然留下来
官网不是让人看完就走的,是让人看着看着就想 “留个联系方式” 的。但转化不止表单一种,整个网站都能是 “留资网”:顶部的询价按钮、产品页的方案弹窗、内容里的资料下载引导…… 这些不是零散动作,而是一套 “隐形转化系统”。
关键是做到三点:在用户最想知道的时候出现;给个 “值得留信息” 的诱饵;用自然的方式引导,别硬塞。比如用户看完案例,弹出 “领取完整方案” 的按钮,比一进来就弹表单强多了。
真正有战斗力的官网,不是做给老板看的,是为用户行为、信任背书、转化目标设计的。当官网的结构、内容、动线都围绕 “让用户走得顺、留得多、成交快” 设计,它就不再是橱窗,而是能帮你赚钱的 “数字化引擎”。
04 用户打开官网时,到底在找什么?
很多品牌升级官网时,总焦虑 “怎么设计才吸引人”“能不能抄苹果官网”。这些问题看似关注结果,实则暴露了核心问题:没搞懂官网到底是干啥的。
在谈设计前,有三件事必须想明白 —— 这不是建议,是底线。答不上来这三点,官网最后只能是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花瓶”。
第一问:你建官网是给谁看的?
好多企业说 “给客户看”,但客户是谁?是个人消费者、经销商,还是海外客户、投资人?不同人关注点差太远。官网的内容结构、导航顺序,必须按目标用户的优先级来 —— 不用讨好所有人,但一定要打动 “对的人”。
第二问:你希望用户在官网做什么?
建站前必须想清楚:是留电话、下资料、注册会员,还是跳转到电商?确定目标后,网站架构、按钮位置、表单设置才有判断标准:能不能帮用户轻松完成这个动作?
很多官网没转化,不是没人来,是用户不知道 “该干啥”。看完一堆介绍,没找到切入点,只能关掉 —— 这不是用户不精准,是你没设 “终点线”。
第三问:官网要嵌在生意的哪一环?
有的官网是为了展示形象,有的为了接广告流量,有的为了给经销商当资料库。只有搞清楚它在生意链里的位置,才能发力。
比如要对接谷歌广告,就得符合 SEO(搜索引擎优化)规则,页面加载速度、关键词布局都得精细;要用来招商,招商页就得放首页,嵌视频、政策图解;要给经销商用,就得有物料中心,还得设权限 —— 官网从来不是孤立的,是生意的一部分。
所以建站前,得像 CEO 做战略一样,想清楚官网的定位、用户、转化路径。否则花再多钱请设计师,也只是搞了个 “技术驱动、目标模糊的花瓶投资”。
05 为啥 “项目式建站” 最后都成了浪费钱?
很多企业做官网像完成项目:需求来了,立项、找设计师、选建站商、做页面、上线 —— 上线当天团队松口气,项目归档,然后官网就开始 “贬值”。没人维护、没人更新、没数据反馈,最后成了 “上线即过时的静态页面”。
这不是执行问题,是模式错了。项目式建站把官网当成 “一次性交付品”,但你真正需要的是 “能成长的业务平台”。要让官网赚钱,必须从 “做项目” 变成 “做运营”,让官网成为能更新、能转化、能分析、能扩展的 “数字化增长台”。
这样的官网得有三个特征:
内容常更:不是做完就完,是持续攒家底
项目式官网最容易 “过期”:上线时内容饱满,一年后产品没更新、新闻停更、联系方式出错 —— 本应传递信任,结果反而让人起疑。
体系型官网得有 “内容生物钟”:营销部更产品和方案,品牌部更故事和观点,客服部更 FAQ(常见问题)…… 官网内容不是 “做一次”,是 “做不完”—— 做不完才有生命力。
数据说话: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优化的
体系型官网的价值不在上线时多好看,而在上线后能挖到什么。它得是 “用户行为记录仪”,靠埋点分析、热力图、跳出率这些工具持续监控:用户常点哪些模块?哪些页面留不住人?哪些关键词带流量?用数据指导调整页面、优化内容 —— 这才是 “会自己进化的官网”。
联动全网:从孤立页面变成营销枢纽
项目式官网建好就搁那儿,体系型官网却要嵌进每一个业务环节:接广告流量、当销售的在线资料库、连社媒当转化入口、对接客户管理系统、做私域服务入口…… 它不等人来,是主动参与每一环 —— 价值不在自己有多少流量,而在帮整个系统接了多少单、提了多少效率。
很多企业觉得官网没用,是因为把它当 “项目”,而非 “生意系统”。真正懂数字化的企业早明白:官网不是业务之外的装饰,是信任背书器、转化中枢站、品牌基础设施。从项目到体系,官网才能真正变成 “能放大品牌、提效率、促增长的利器”—— 这才是官网该有的样子。
06 高转化的官网,到底长啥样?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官网早从 “展示窗” 变成 “转化中枢”—— 不是营销漏斗的起点,是品牌战略的集成器、销售的第一触点、用户认知和商机之间的 “最短桥梁”。
判断官网好不好,不看有多漂亮、有多少页面,看它是否懂用户路径,能否传递价值、沉淀线索。
真正优秀的官网,本质是围绕 “谁是客户、他们怎么决策” 设计的系统。尤其是横跨 C 端、B 端、代工的企业,官网不仅要统一形象,还得在短时间内引导不同用户找到自己的路。
用户来官网不是为了 “学习”,是为了 “找答案”—— 首页必须用最短路径传递最强信号:一段视频、几句文案、一个明确按钮,可能就决定了互动能否发生。所谓 Banner(横幅)不是设计,是引导;“了解更多” 不是装饰,是策略。
产品中心是 “决策引擎”,不能按企业内部逻辑(型号 / 系列)分类,得按用户视角(场景 / 解决方案)组织,再加上搜索、对比、真实评价 —— 这才是 “从关注到信任” 的路径,而非信息清单。
品牌介绍别喊口号,要用数据、VR 工厂、专利证书建立印象 —— 让人相信 “你有实力,合作值”。
新闻中心不是新闻稿仓库,是品牌 “活性证明”:连公众号、Facebook 这些平台,形成动态表达。用户不会因你更新勤就合作,但看到你半年没动静,可能立刻关页面 —— 活性本身就是信任信号。
售后模块是 “信任闭环”:服务网点、智能 FAQ、在线客服,不仅解决问题,更传递 “你不只是卖产品,还会一直在” 的信号。
经销商需要的物料中心,既是他们的 “弹药库”,也是隐性留资 —— 愿意注册下载,说明有意向,这种线索往往比表单更真实。
最后回到根本:这官网是不是 “完整转化系统”?每个页面、模块、内容后面都有 “下一步” 吗?在用户犹豫时,有行动提示吗?优秀的官网从不强迫,而是让用户 “想动的时候刚好能动”。
而这一切背后必须有数据支撑:热力图看停留点,搜索词看真实需求,跳出率定调整方向 —— 官网从不是上线即完工,是上线才开始进化。
这些优秀官网,不是设计惊艳、内容华丽,而是回答了三个问题:客户能快速找到答案吗?客户愿意不被打扰地留信息吗?企业能缩短销售周期、降低信任成本吗?
要让官网成为 “永不停歇的增长机器”,光靠页面华丽和内容堆砌不够。从项目式转向体系化,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进化,从孤立存在转向全网融合 —— 每一步都关乎它的生命力。
理解了官网背后的用户路径、数据驱动和内容节奏,它才能真正成为品牌的增长引擎和销售加速器。
在社媒平台统治舆论场的今天,品牌曝光像烟花一样热闹 —— 唰地炸开一片光,转眼就散了;转化却越来越难落地,就像攥沙子,越使劲漏得越快。
内容刷屏靠运气(比如突然火的一条短视频),流量沉淀靠系统,但真正能装下长期价值的阵地,依旧少得可怜。
于是很多市场人开始犯嘀咕:在这个信息轻飘飘、信任沉甸甸的时代,官网到底还有必要吗?
答案是,有,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键。
社媒是街头的吆喝声,热闹归热闹,听完可能就忘了;官网是自家门前的招牌灯,亮着就有人知道 “你在这儿,而且靠谱”。
社媒能造声量,电商能带货,但只有官网能同时扛下品牌认知、产品结构、用户转化、数据追踪和内容分发这一堆活儿。它不是孤零零的岛,是每条营销路径的终点和归宿。
要让官网真正起作用,从 “做完交差” 变成 “长期资产”,就得有人实实在在投入 —— 不是随便找个外包就完事,而是当成正经事来操盘。
如果说上篇讲的是 “为什么要打地基”,这篇就来讲 “怎么盖房子”:
你怎么调研,决定地基稳不稳;
你怎么选合作方,决定施工质量;
你怎么协同,决定房子最终的样子和住着顺不顺。
01 如何靠调研打好建站第一仗?
输入决定产出,建官网的第一步,是往死里做调研。
要是你只想随便弄个官网应付事,那调研就是走个过场;但要是你对官网有正经期待 —— 比如想强化品牌感、让更多人下单、激活商机,那你得记牢一条铁律:真正有用的官网,不是 “建” 出来的,是 “问” 出来的、“看” 出来的。
前期调研有多深多细,决定你能不能把乙方拉到正确的起跑线上。你给的信息要是片面、盲目、浮于表面,就算找来了世界顶级建站团队,他们也只能在沙地上盖房子 —— 看着像回事,一阵风就塌。
第一层调研:看同行,摸清楚行业底线和坑
打开你所在行业所有头部品牌的官网,不管国内国外、好看难看,挨个拆:
有没有清晰的用户路径(比如从首页到产品页再到询价,顺不顺)?
有没有成体系的品牌表达(比如一看就知道 “这就是他们家风格”)?
产品展示有没有打动人(哪怕你不是目标用户,也觉得 “哎,这个不错”)?
有没有让你想 “再了解下” 的冲动?
你现在看到的每一个问题,将来都可能出现在自己官网上。只有知道行业平均水平在哪儿,才知道从哪一步开始拉开差距 —— 比如别人都没做 “客户案例视频”,你做了,就是优势。
调研第二层:跨行业看标杆,在 “像同行” 和 “不一样” 之间找平衡
只盯着同行,最多只能做到 “和大家差不多”;跨行业看,才能跳出圈子找到新点子。
你可以看:
消费品牌怎么用动态视觉讲产品故事(比如护肤品官网的质地展示);
科技公司怎么用极简框架显专业(比如苹果官网的留白和重点突出);
文化机构怎么靠图文混排让人想读下去(比如博物馆官网的展览介绍);
服务型企业怎么把流程、案例、能力系统化摆出来(比如咨询公司的服务步骤图)。
这一步是为了练你的判断力:看到一个模块、动画或结构打动你,哪怕和你行业没关系,也赶紧记下来。比如餐饮品牌官网的 “门店实景 VR”,或许能启发你给工厂做个 “生产车间 VR”。
调研第三层:回到自己,搞清楚 “我们想被怎么看”
很多人忽略这一步。我们不是调研 “网站该长什么样”,而是提炼 “我们想让用户觉得我们是什么样”。
找一些和你行业无关,但让你一眼心动的网站 —— 只要它打动你,不管是风格、动线、语言还是交互,都记下来。
别担心自己不专业,喜不喜欢本来就是主观的。你觉得好,你的用户可能也觉得好。不用硬套什么设计理论,就用大白话写感受:
喜欢什么?(比如 “按钮点起来很顺”)
讨厌什么?(比如 “找个联系方式要翻三页”)
为什么?(比如 “视频一打开就卡,没耐心等”)
是哪种字体?哪种节奏?哪种信息密度?
什么值得学?什么坚决不能要?
调研的价值不是让你变成专家,是让你拿回主动权。你调研得越透,给乙方的信息越具体,他们就越不容易跑偏。就算对方是大公司,也得跟着你的思路走 —— 不是因为你预算高,是因为你知道自己要什么。
很多人以为操盘就是写方案,其实从调研就开始了:你看到的别人没看到,你懂的逻辑别人没掌握,你定的标准别人没法改 —— 这就是主动权。
02 建站服务商怎么选才不踩坑?
选建站服务商,不是找个 “会做网页的”,而是找个 “懂你业务、能陪你长期干” 的合作伙伴。
要是只为上线一个 “看起来还行” 的网站,谁都能做;但要是希望它能帮你建信任、促转化、撑品牌、连系统,那你得盯住三个核心:
第一,专业能力:懂营销、懂用户、懂技术,三者都得沾
多数传统建站公司,要么只懂设计(做出来好看但不好用),要么只懂技术(功能全但丑),很少真正理解用户行为和营销逻辑。
靠谱的服务商得是 “三合一”:
能结合品牌定位和用户习惯,设计清晰的转化路径(比如 “看案例→下方案→留电话”),而不是堆页面;
懂 SEO 和性能优化(比如页面加载快、搜关键词能找到);
能搞智能搜索、用户行为追踪这些技术(方便后续看 “谁来了、做了啥”)。
第二,服务模式:不止建站,还能陪你运营
官网不是交差就完,是要慢慢进化的。靠谱的服务商得提供 “上线后服务”:
帮你更新内容(比如新产品上架);
给数据分析报告(比如 “哪个页面没人看”);
保障技术稳定(比如防卡顿、防攻击);
帮你对接其他系统(比如客户管理软件、广告平台)。
要是对方说 “上线就完事,后续不管”,就算报价再低也别碰 —— 你迟早得花更多钱改。
第三,沟通配合:能当战略伙伴,不是只听指令
官网建设是 “高密度协作”:你得说清需求,他得理解到位,中间还得改几轮。选服务商时,务必看:
他是否真懂你的业务逻辑(比如 “经销商和消费者要的不一样”);
是否能给建议(比如 “这个模块放左边转化率更高”),而不是你说啥就做啥;
有没有成熟的项目管理(比如定期同步进度、明确分工),别让你天天追着问;
改需求时是否灵活(比如微调个按钮位置,别动不动就加钱)。
低价服务商常见坑:技术差、理解错、后期拖、技术老 —— 最后可能上线一次、返工三次,半年就弃用了,这才是真浪费钱。
所以优先选愿意 “绑定长期目标” 的,别只签一次性合同。同时盯紧合同细节:
知识产权归你(代码、图、文字);
数据归你,且有备份;
明确维护条款(比如多久更新一次、几小时内响应问题)。
03 到底去哪找靠谱的建站公司?
今年 3 月,我做了次 “极限调研”:看了 100 多家建站公司,筛出 30 多家高端定制的,挨个聊,把他们的方法、案例、协作模式摸了个透。
那段时间从睁眼开到凌晨,毫不夸张地说,市面上主流的建站公司,我基本都聊过了。也发现不少 “内幕”:
比如某头部 4A 公司,看着厉害,其实把项目外包给小团队,报价翻 3 倍;
某高冷服务商,连基础 SEO 框架都没搭好,案例全靠 P 图;
也有些小众团队,在数据策略和动线设计上特别牛,是真把官网当 “增长系统” 在做。
我是怎么找到这 100 多家的?分享几个方法:
第一,搜关键词,看排名
在百度、Google 搜 “官网建站”“高端建站”—— 别担心首页是花钱推的。能把自己官网做到前排的公司,至少懂 SEO(比如关键词布局、页面权重),将来也更可能帮你官网获得好排名。
第二,扒同行官网,挖关联公司
锁定几家候选后,去他们官网扒:有没有提合作案例、竞品对比?甚至把竞争对手名字放进自己的 SEO 关键词里?
从这些信息里能挖出更多同行公司 —— 用别人的视野拓宽你的选择。而且这种 “会玩策略” 的公司,将来更可能帮你在官网策略上发力,不只是做表面功夫。
第三,问 AI,看数字足迹
不同 AI 工具推荐的服务商不同,多刷几次。推荐结果能看出 “谁的数字足迹强”(比如在多个平台有信息)。
要是一家公司既能被 AI 识别,又能在搜索引擎查到,案例还有人转发,说明数字化能力不错 —— 将来不止建站,其他营销环节也可能帮到你。
第四,用工具反查 “做出好官网的是谁”
很多优秀官网不标建站团队,但后端藏不住。用 “Domain Hosting Checker”“IP Netblocks WHOIS” 这些工具,输入你喜欢的官网地址,能查到托管公司、技术框架,甚至直接找到服务商。
这个方法妙在 “从结果倒推执行者”—— 你想要 “像某品牌一样的官网”,就直接找到做它的团队。
第五,靠人脉和社群,找 “不打广告的高手”
很多厉害的服务商不投广告、不做 SEO,只靠口碑。你可以去 LinkedIn 的品牌 / 技术圈、数字营销协会、行业峰会问问。
顶尖服务商更看重圈内推荐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圈子里的推荐往往比搜索更准。
最后提醒:别迷信名气。有些知名品牌,底层团队外包、人员流动大、沟通层级多。别信 “高价 = 好结果”,先看实力,再看服务,最后谈价格。
官网建设是长线投资,不是花出去就完的成本,是影响未来三年增长的底层决策 —— 选错了,不止浪费钱,还可能错过增长窗口。
04 怎么判断一个乙方值不值得聊?
找到服务商不难,难的是判断 “谁值得你花时间聊”。
建官网不是发需求、做图那么简单,是高密度协作、高强度博弈(比如改需求时的拉扯)、高风险窗口期(错过旺季就麻烦)的系统工程。
要是理念不合、审美错位、节奏不搭,合作起来肯定累 —— 浪费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品牌的关键窗口期。
真正值得深聊的服务商,不是 “会做网站的工匠”,而是能和你在三件事上达成共识的 “战略伙伴”:营销理念合得来、审美判断差不多、协作起来顺。
这背后是对你品牌阶段的理解、对增长诉求的认同,以及对官网长期价值的共同认知。
“合拍” 不是第一次聊得开心,是多轮深聊后验证的默契。所以我一直建议 “多接触、反复试”—— 样本够多,才能筛出真正能走远的。
我会做个横向表格,列出关键判断点(比如 “是否懂 SEO”“是否理解出海”),纵向填每家的表现。一次次调研、提问、比对,才能沉淀出有用的判断。
以下是初步接触时,必须了解的核心模块:
1. 看 Brief,筛掉第一批 “不合适”
Brief 是服务商的自我介绍(公司背景、案例、优势等),不是机密,是营销包装的成果 —— 信七成就行。
你要盯的是底层信号:
是专业建站团队,还是顺带做官网的外包作坊?
表达是否清晰(比如 “我们能做什么” 说得明明白白)?
是否站在客户视角(比如 “帮你解决转化问题”,而不是 “我们有先进技术”)?
内容有没有营销意识(比如讲案例时说 “帮客户提升了 30% 留资率”,而不是只说 “我们做过某大牌”)?
Brief 是快速筛人的工具 —— 连自我介绍都没逻辑的,别指望能做好你的官网。
2. 看案例,找 “不说谎的战绩”
所有服务商都会摆拿手案例。但你要看的不是 “做得好看”,而是:
有没有和你行业、目标市场、风格相似的案例?
能不能做复杂功能(比如多语言、权限管理、下载中心)?
视觉风格是否统一(比如某品牌所有页面都有 “科技感”)?
是精细定制,还是模板拼的(比如按钮、图标和某模板网站一模一样)?
要是他们最好的案例都撑不起你的期待,就别聊了 —— 你不可能拿到比他 “最好” 还强的结果。
3. 问 SEO,看 “有没有增长意识”
几乎所有服务商都会说 “我们支持 SEO”,但这是标配,没意义。
你要追问:
关键词怎么布局?(比如 “首页放核心词,产品页放长尾词”)
页面结构怎么匹配搜索逻辑?(比如 “用户搜‘价格’,直接能到报价页”)
SEO 是一次性做好,还是后续能优化?
能不能协助做 SEO 内容?(比如产品描述怎么写更易被搜到)
越追问越能看出差距:有人支支吾吾,有人背话术,有人能说出 “你行业的核心关键词应该是这些”—— 后者才值得聊。
4. 问增长策略,看 “是否为结果负责”
你可能会听到 “让留资率翻倍”“赶超同行 3 年” 之类的话,这时要逆向提问:
留资率怎么算?(比如 “有效留资是指填写了具体需求,还是只要留电话就算?”)
能不能追踪成交闭环?(比如 “留资后有没有销售跟进,最终成没成交?”)
有没有可验证的案例?(比如 “某客户在我们优化后,留资从 1% 涨到 5%”,而不是 “我们帮客户翻了倍”)
动不动就说 “成交率翻倍” 的,99% 在吹牛。真正靠谱的,会聚焦自己能控制的部分:结构优化、行为引导、转化路径设计 —— 毕竟他们没法控制用户 “到底买不买”。
要是对方说 “我们帮你成交”,要么是套路(比如刷假数据),要么是外行 —— 成交是销售、产品、价格等一堆因素的结果,单靠官网可做不到。
5. 问海外官网,看 “有没有战略级能力”
官网出海不是 “中英翻译” 这么简单。你可以问 “海外官网怎么做”—— 如果对方立刻聊 “翻译分工”,基本可以出局了。
真正懂的会说:
哪些内容要重写(比如国内的 “性价比高”,在欧美可能要换成 “品质可靠”)?
不同地区用户的决策习惯(比如欧美用户更看重 “环保认证”,东南亚用户更看重 “本地服务”)?
怎么处理国家切换、货币选择、合规问题(比如欧盟的 GDPR 数据法规)?
你要的不是 “多语言网站”,是 “全球用户能看懂、信得过、愿意互动的系统”。
除了这些问题,还要靠 “直觉”:
他们是认真听你说,还是机械应答?
是用思考回应你,还是念 PPT 话术?
能不能跟上你的节奏,甚至比你先想到问题?
这种 “感觉” 在合作中会被放大 100 倍 —— 聊了 30 家,可能只有 3-5 家让你觉得 “能聊到一起”,这些才是值得深入的。
05 如何带乙方共建增长型官网?
不管做什么项目,都要记住:乙方不是工具人,是合作伙伴 —— 你们的目标一致:把事做好。
所以你得比乙方更上心,想清楚怎么配合才能效率最高。
建官网尤其如此:你把乙方当执行单位,只能得到 “完成度高但没灵魂” 的官网;你把乙方当共创者,和他们在认知、节奏、方法上同步,才能得到 “有增长力、有品牌感、能转化” 的数字资产。
记住:官网的好坏,不是乙方水平决定的,是甲方认知决定的。
要和乙方共建出好官网,甲方必须有这四项能力:
第一,你必须比乙方更懂你的品牌
很多人误以为 “外包 = 甩责任”,但事实是:官网是你的,影响的是你的品牌和转化 —— 上线后品牌被误解、用户留不住,锅是你的,不是乙方的。
所以要接受:乙方永远不可能比你更懂你的品牌。这意味着:
结构逻辑你定(比如 “先看产品,再看案例” 还是 “先看案例,再看产品”);
品牌调性你传(比如 “我们要‘专业但不严肃’,参考某品牌的语气”);
核心内容你定(比如 “我们的核心优势是‘24 小时响应’,必须在首页突出”);
增长节奏你控(比如 “先上基础版,三个月后加会员系统”)。
重要项目里,甲方一定要更专业 —— 你对细节门儿清,才能保证最终结果不跑偏。
第二,快速建立项目所需的 “基础认知”
你不用成技术专家,但得有操盘手的判断力。至少要懂这四类基础:
网站结构(前端、后端、CMS 系统分别干啥,别被 “技术黑话” 唬住);
SEO 基本逻辑(关键词怎么放、链接怎么设,知道 “这样做更容易被搜到”);
内容组织(模块怎么分、信息怎么命名,比如 “‘解决方案’比‘我们的服务’更易懂”);
基础审美(比如 “字太小看不清”“颜色太乱晃眼睛”,这些不用专业知识也能判断)。
你可以用 AI 补课、问乙方时练判断、拆竞品官网学逻辑 —— 目的是:能看出乙方 “是在认真做,还是在糊弄”。
第三,理性选人,用情绪淘汰 “聊不来的”
选乙方,不只是比报价、看案例,是看能不能长期协作。
理性上,别因为 “感觉一般” 就放弃专业强的 —— 只要他能解决你的核心问题(比如 “懂出海”“能做高转化”),就值得考虑。
情绪上,要看 “能不能聊到一起”:他是否能理解你的话(比如你说 “要年轻化”,他知道是 “用短句、少用专业词”,而不是 “加一堆表情包”);是否能主动捕捉你的意图(比如 “你反复提‘客户案例’,是不是想重点突出?”)。
在建站这种需要频繁沟通的项目里,“认知同频” 是第一生产力。哪怕对方能力强、价格合理,但每次沟通都要解释半天,也建议换 —— 沟通成本太高,项目迟早失控。
第四,考虑成本,但别只看价格
这是最容易踩坑的点:很多人觉得 “建站是一锤子买卖,越便宜越好”。
但现实是:“物美价廉” 基本是幻想 —— 好服务成本高,压低价格,损失的可能是你最需要的部分。
便宜方案可能意味着:
设计师对你只有 15% 的注意力(同时接了 10 个项目,没空细想你的需求);
SEO 只做基础结构(没人帮你规划关键词,上线后搜不到);
文案让你自己写(对方只排版,内容质量没保障);
出问题要等 48 小时以上(小团队没人手及时响应)。
所以别只看 “多少钱”,要看 “花的钱能不能买到你要的结果”。比如你最在意 “转化”,那宁愿多花点钱找 “擅长做转化路径” 的,也别贪便宜找 “只做设计” 的。
一味压价,才是最贵的决策 —— 后期改 BUG、补功能的钱,可能比当初省的多得多。
流量像路过的行人,官网是你留人喝茶的屋檐。
从今年 3 月开始调研,到现在四个月,才确定合作伙伴。坦白说,建站我还只是刚入门,接下来几个月才是硬仗。
我会把每次讨论、每轮优化都当成学习,把思考写成实践,把经验攒成体系。期待这段旅程能攒出更多能落地的干货。
- 上一篇:IconFont 图标
- 下一篇:没有了!
-
2025-07-28如何把公司官网,做成业务永不止息的增长利器
-
2025-03-29IconFont 图标
-
2025-03-11为什么域名价值逐年下降?
-
2025-03-11零基础入门Python爬虫:从理论到实战
-
2025-03-11如何利用AI高效撰写一篇原创论文